普兰巴南大型印度寺庙群,建于9世纪,与婆罗浮屠是同时期的建筑。中间最大的是湿婆神庙,高达40多米。整个遗迹群都非常壮观 |
位于印尼日惹特区郊外的普兰巴南遗迹。图中是遗迹中心的三大主殿,所供奉的分别是三位印度教主神---湿婆(Shiva,毁灭者,图中间)、梵天(Brahma,创世者,图左边)以及毗湿奴(Visnu,秩序维护者,图右面)。中间的湿婆神殿是整个庙宇的核心,高达47米,在远处便能一眼看出,可见其造得相当雄伟。
庙宇建于公元9世纪,由当时在中爪哇岛东面、与夏连特拉帝国接壤的政权马塔兰(Mataram)王朝的皇帝Rakai Pikatan所建。值得注意的是,在皇帝Rakai Pikatan即位前,马塔兰是夏连特拉的附属国,而因为夏连特拉的国教为金刚乘佛教(可参见昨日对婆罗浮屠的介绍),马塔兰王朝也是以佛教作为主要宗教的。然而Rakai Pikatan却是一位印度教湿婆派系的崇拜者。他即位后通过迎娶当时的夏连特拉皇帝Samaratungga的女儿而参与到其宗主国宫廷的权力斗争中并顺利夺权,一下子成为了夏连特拉和马塔兰王国的皇帝。之后他把国教更改为印度教,并在婆罗浮屠以东约五十公里处兴建普兰巴南印度庙,以庆祝夺权的胜利、马塔兰王国地位的改变、以及印度教崇拜的回归。
而上面简单提到的这位夏连特拉皇帝Samaratungga,婆罗浮屠佛寺就是在他的在位期内建成的。夏连特拉此前通过与其西面的三佛齐王国联姻而壮大,借助三佛齐的政治影响力,把邻近的马塔兰王朝并为了附属国。
那么再说说这普兰巴南。这三座主殿的回廊上都是有浮雕石刻的,其中湿婆殿和梵天殿刻画的是印度教史诗《罗摩衍那》故事,而毗湿奴殿则刻画的是《薄伽梵往世书》故事。今天就费了很大的心机去搜集关于这些浮雕的资料(纯粹是因为我对印度教神话故事不熟悉。。),整理了好一个晚上。
看过我前一张图片的朋友应该能留意到有不少已倒塌的遗迹。事实上据统计,普兰巴南寺庙区共有两百多个大小庙宇,小庙宇分四圈,一层一层以三大主殿为中心环绕。这是根据印度教严谨的种姓制度设计出来的,种姓等级低的人只能在外圈的庙宇祭拜,而越高级的人越往里走,直至最高级(婆罗门)的人走到主殿参拜。后来由于经历重大地震,大多数庙宇已经损毁,所以现在的遗址满是碎石,这四层的小庙宇也早就没了踪影。
其实湿婆并不是毁灭者,实际上,他(她)是个毁灭---重新创造的神,也就是专司“转换”的神,并不是专搞破坏的。这点后面有机会再说说。
关于寺庙里有东西吗?现在来看只有三主殿和一个副殿(未介绍,图片未照出)里面仍有神祇、坐骑的石像,至于其他的庙里头却是空空如也,大概是因为历史上的那些地震,让里面的石像成了碎石了(目前这些“幸存”的石像也有不同程度的损毁)。
那么,主殿有东南西北四个方位的石室,正面(门口向东)的石室供奉的是湿婆,而另外三面的石室分别供奉湿婆的一位妻子,名字叫难近母(印度教战神)、湿婆的一个化身、以及它的儿子、象征财富的象神。其余两个主殿,梵天和毗湿奴殿,均只各有一石室,石室内自然有着梵天和毗湿奴的石像了。石像(除坐骑外)高约三米。石室里头没有洞,闷热潮湿且漆黑一片。墙壁有突起状的砖块,用以摆放蜡烛。
那么,主殿有东南西北四个方位的石室,正面(门口向东)的石室供奉的是湿婆,而另外三面的石室分别供奉湿婆的一位妻子,名字叫难近母(印度教战神)、湿婆的一个化身、以及它的儿子、象征财富的象神。其余两个主殿,梵天和毗湿奴殿,均只各有一石室,石室内自然有着梵天和毗湿奴的石像了。石像(除坐骑外)高约三米。石室里头没有洞,闷热潮湿且漆黑一片。墙壁有突起状的砖块,用以摆放蜡烛。
梵天殿.四面梵天像 |
湿婆殿对面的副殿.湿婆的坐骑.神牛 |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