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骑着从本地租用的山地车去下一个考古区域。出发前是完全低估了天气的恶劣程度。结果,风力大得把我的雨衣都给完全撕裂了,我全身湿漉,从头到脚满是泥浆泥巴,活像个流浪汉一样。回到旅店后找老板娘替我照了个全身照,好好纪念一下这段激情燃烧、拼得满身泥巴的岁月😆。
当时骑到山顶上时风力特别特别大,我差点要被连人带车吹翻。车子确实也是被吹得不受控制,车轮一下子碰到一块大石头,几乎翻过去。由于路是在山崖边的,我差点儿就滚下海。想想都后怕。
路况非常非常差,非常。非常。根本不能算是一条路,它充其量只是一条满是软红泥浆的小径。或许,如果天气好的话,通过这条路应该没啥问题,不过这三天非常不巧,都在下雨,所以路就成这样了。泥浆直流,沙石,路软软的,全是泥泞,还有大小碎石这样,总之,超级烂。
Ahu-Akivi石像群 |
仍保留有眼睛的石像 |
山顶上制作石像帽子的地方 |
Ahu-Akivi石像群约建于16世纪,当时正值岛上石像文化巅峰时期。它是复活节岛文明考古焦点中的焦点。因岛上所有的石像群都面向内陆,唯独Ahu-Akivi是背向内陆、面向大海的,不知出于什么目的。另外,Ahu-Akivi它在春分是准确地面朝日落的方向,而到秋分时则准确地背向日出的方向,这表明那时的人们已经对天文方面的一些状况有着相当的认识。
图二是目前岛上唯一一座仍保留着眼睛的摩艾雕像,而事实上这双眼睛是由考古人员复原的。摩艾石像其实都有眼睛,“点睛”是完成一尊石像的最后步骤,石像立起来、帽子戴上后就该点睛了。眼睛是珊瑚做的,容易风化,因此岛上几乎所有的石像都已经失去了眼睛。
图三是帽子(也就是我们昨天讨论过的Pukao)的产地,在山顶上,那些圆滚滚的黑红色大石就是帽子的半成品。帽子在运抵石像旁边、安装之前才会进一步雕刻成型。至于运输方法,曾有说法认为是利用它圆柱的形状滚到目的地,但这种说法未被证实。
相信有朋友留意到图二的石像前方空地有一个由石头摆成的圆环,这样的圆环在多个遗迹点都有出现,是用于进行宗教仪式的,祭祀活动就在环里进行。一般设置在石像前。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