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八月, 2017的博文

2017年8月19日,丹麦,克隆堡

前方最远处就是世界闻名的克隆堡宫,是莎士比亚名剧《哈姆雷特》故事剧情发生的地方。走进去看看吧。 克隆堡宫原本是个军事要塞,但自从16世纪,丹麦国王腓特烈二世把其改造成一个美轮美奂的行宫后,这里就成为了贵族居所。宫里的一些贵族宫斗事情随着仆人传出,最后进了莎士比亚的耳朵,这位剧作家再加以润色,这部世界名著就诞生了。 克隆堡宫城堡外 克隆堡城堡内广场 丹麦克隆堡宫。城堡始建于15世纪,是丹麦王国在厄勒海峡这一战略要地边上的军事要塞。如之前所说,16世纪,国王腓特烈二世将其改为行宫,同时加固堡垒、并于堡垒周遭增设新式火炮,克隆堡成型。17世纪后期始,由于丹麦与其厄勒海峡对岸的劲敌瑞典之间的战争白热化,克隆堡完全成为了一处军事据点,再没有贵族在里面居住了。1923年,军队从中撤出,堡垒成为了旅游景点。如今,克隆堡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认定的世界文化遗产。 对地理有所了解的朋友应该知道厄勒海峡了。厄勒海峡是丹麦西兰岛与瑞典之间的狭长海峡,最窄之处仅为四公里,是北海与波罗的海间主要的航道。1429至1857年间,丹麦对开往厄勒海峡的船只收缴通行税(1857年丹麦出于什么原因放弃了通行税政策,或许是出于国际压力,具体我也不清楚,还望了解的朋友告知一下,感谢)。通行税为丹麦王室提供了可观的收入,使军事行动得以维持的同时也还能让国王们一直保持奢侈的生活。 厄勒海峡还有另一个称呼“松德海峡”,因英文叫做“sound dues”,可能用“松德”这个名字会为更多人所认识。 从城堡炮楼顶远眺厄勒海峡

2017年8月17日,芬兰,郝尔辛基

来到芬兰要尝尝小白鳟鱼 [ 色 ] 。白鳟鱼是当地湖泊常见鱼类,也是当地人日常食材之一。由于芬兰自然环境纯净,湖水清冽,白鳟鱼特别鲜美。在郝尔辛基露天集市来一小盒地道的酥炸小白鳟,在海边好好尝尝,顿时如沐春风,再也不用找女友了 [ 亲亲 ] 。 芬兰的鹿肉也是必吃地道菜式。可惜邮轮靠港时间短,在市区逛逛基本上时间就差不多了,没法找个餐厅好好坐下品尝。可惜。 如不仔细看出最远处小圣坛上的十字架,相信朋友们会以为这是个歌剧院。这是芬兰郝尔辛基的“石头教堂”,于1969年竣工,是一座路德宗(新教)教堂。当时公开募集方案,并从众多的方案中最终选出了这一极其新颖独特的设计案。教堂是在一块巨型岩石中挖掘修建的,墙壁以挖开的碎石堆砌而成,而穹顶则是一圈又一圈的铜线,铜线总长达22公里。由于教堂内部呈环状,而石料又能造成很好的回音效果,在里面演奏效果极佳,因此教堂的确亦会被用作音乐会会场。 芬兰赫尔辛基的圣母安息主教座堂 ( 乌斯别斯基教堂 ) 。她是一座东正教教堂,兴建于 1862 年。教堂外墙嵌有一块碑,纪念当时在位的俄罗斯皇帝亚历山大二世。亚历山大二世的伯父亚历山大一世,把芬兰从瑞典手中给抢了过来,并建立 “ 芬兰大公国 ” ,让芬兰成为俄罗斯帝国属下的一个自治区。受益于自治政策,芬兰地区城镇得以快速发展,所以芬兰人并没有怎么排斥俄罗斯人。 芬兰趁着1917年俄国布尔什维克革命期间独立出去了。再说说这位俄国皇帝亚历山大二世,他在位期间为使俄罗斯摆脱落后境况,也进行了大力改革,他在俄罗斯历史上的地位不亚于之前我们提及的伟大改革者彼得一世(彼得大帝)。最重要的一项改革要数他的废除农奴政策了。记得之前的朋友圈里,我曾介绍过彼得大帝也努力想要废除农奴,只是基于不好得罪地方贵族的原因而有心无力。但亚历山大二世却做到了,他确实从法律上解放了农奴。他之所以能这么“够狠”,是因为当时的俄罗斯,随着西伯利亚地区的开发和贸易发展,国家变得有钱了,地方贵族倒过来向国家贷款,全国共有近三分之一的农奴被质押给了国家银行,这使国家对农奴的命运有了确实的话语权。亚历山大二世,也因为他的废除农奴政策,在民间得到了很高的声望。他逝世后被安葬在圣彼得堡的“圣彼得保罗主教座堂”(我们前天也有所提及),民间给他打造了一口玉石棺材,她的妻子则是玫瑰玉石棺(安葬在此的其他皇家成

2017年8月16日,俄罗斯,圣彼得堡

晨曦下的圣彼得堡,这个列宁开始他的布尔什维克革命的地方。相信每一位社会主义国家的公民,在圣彼得堡城面前都会有所感慨。 圣彼得堡,进港不容易。对于没持有俄罗斯签证的邮轮乘客,必须得报名参加旅行团并随团进入。海关效率奇低,或许是严格,拿起护照、船票和参团凭证左看右看的。 位于圣彼得堡的彼得保罗主教座堂,长眠着彼得大帝,这位在位于17世纪末、18世纪初的沙俄皇帝,是俄罗斯史上最伟大的帝王之一。他为了使国家脱离贫弱,在青年时曾游历西欧多国,并以平民身份在荷兰刻苦学习造船技术。他的这一事迹,足以让现在大多数的富二代“留学”生汗颜了。 圣彼得堡的 “ 彼得 ” ,就是这位彼得了。圣彼得堡由彼得大帝于 1703 年建立,彼得本人也亲自参与城市的设计规划。由于彼得曾游历西欧,他对当时西欧文艺复兴的文化艺术也很是欣赏,回国建都时也邀请了众多西欧艺术大师前来设计建筑,因此,圣彼得堡城的艺术风格非常西化。 说到彼得大帝的改革,当中值得一提的一点是规定农民有向国家纳税的义务。这点可能会让朋友们疑惑,要人送钱进口袋怎么也算是个改革呢?其实,他的这一措施是向西欧国家学习过来的; 成为了国家的纳税人,就意味着(至少是理论上)其受国家的保护,享有更多的权利; 农民会因而过得更好,也更自由了。以彼得的初衷是,劳动力一旦得以自由流动,工商业也会跟着发展起来,同时地方贵族的力量也会因为其属下的农奴数量减少而得到削弱。 然而非常可惜的是,彼得大帝的这一企图解放农奴的改革措施最终难产了。因为当时的俄罗斯连年打仗,外敌当前,只好团结国内贵族一起摆平。可是国家积贫积弱,根本没钱给贵族,那拿什么当好处呢?只好分土地。但是土地没有农民是不行的,因此在赏赐土地的同时,也只好承认贵族对农民的所有权了——其结果产生了一种“俄罗斯式农奴”,既受贵族剥削,又要向国家缴税; 既受国家保护,却又无可奈何。这一现象为日后的布尔什维克革命埋下了“阶级种子”。 圣彼得堡滴血救世主教堂,为纪念19世纪的一位皇帝亚历山大二世遭暗杀遇害而建,是一座典型的俄罗斯风格建筑。到俄罗斯就一定少不了要欣赏古典俄罗斯风格的“洋葱头”建筑,然而这样的建筑在圣彼得堡却不多: 如之前所说,彼得大帝更愿意把他的这座城市设计成满载“巴洛克”风格的西方艺术珍品。

2017年8月15日,爱沙尼亚,塔林

亚历山大 · 涅夫斯基主教座堂 位于爱沙尼亚首都塔林的亚历山大·涅夫斯基主教座堂。细心的朋友应该能觉察出教堂的穹顶与其他基督教教堂有不一样的地方,没错,这是一座东正教教堂,且建筑风格是典型的俄罗斯风格。这也是我所参观的基督教教堂中的第一座东正教教堂。可惜,现教堂东西两个立面正在维护,搭起了棚架,无法好好欣赏立面壁画了。 教堂建于19世纪末,当时的爱沙尼亚正处于沙俄的统治下。教堂所纪念的亚历山大·涅夫斯基,是一位13世纪的俄罗斯民族英雄,这位东正教教徒曾带领军队成功抵挡住入侵俄罗斯的瑞典侵略者、以及来自德意志的天主教“条顿骑士团”的两次重大进攻,从而使俄罗斯免遭侵略的同时,也挫败了条顿骑士团征服东正教的企图。 很明显了,这位涅夫斯基是俄罗斯的民族英雄,却与爱沙尼亚本地不甚相干。事实上,这座纪念非本土英雄的教堂不受当地人喜欢,因为其是爱沙尼亚被俄罗斯帝国所统治的标志。爱沙尼亚在第一次从苏联独立后(1920年),曾计划拆除该教堂,幸好的是出于历史保育的目的,教堂未被拆除,而且还得到了精心维护。 来到爱沙尼亚,是一定要找一处高地,好好欣赏一下塔林老城这颗“波罗的海明珠”的。现在,塔林历史城区已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塔林城位处西欧、北欧和俄罗斯三地交叉点,实在是一块战略咽喉重地,因此历史上的塔林总是多灾多难,遭受过多次的进攻、洗劫、毁灭和掠夺,先后成为丹麦、瑞典、俄国、德国、苏联、德国、苏联(如拔河般…)的领地,直至1991年苏联解体后才又获得了独立和自由。相信今日的爱沙尼亚人一定特别珍惜现在享有的这份和平安宁和独立自主吧。 现在老城区也是爱沙尼亚政府办公地,总理府也在里头。   照片中最高那座绿色高塔是“圣奥拉夫教堂”,据介绍是旧时斯堪的纳维亚社区的中心。此行没到那里去,不太了解这座建筑。

2017年8月14日,瑞典,斯德哥尔摩

瑞典斯德哥尔摩市政厅内的金殿。每一届诺贝尔奖颁奖典礼后,庆祝舞会就会在金殿内举行,当然得奖者也会受邀参加这一年度盛会。我看我这辈子怕是没机会得到诺贝尔奖了,今天到这金殿上站站看看,权当自己获奖了罢 ( 诺贝尔安慰奖 ) 。事后也是感到一丝安慰,真暖心 😂 。 据介绍,金殿在1909年建成,起初只是一个由砖石及花岗岩建构的大厅。后来在1917年,受一位匿名兄台的慷慨捐赠,大厅内壁开始贴金,四面墙壁均以金片贴成不同主题,内容含括有拜占廷神话、本地英雄、以及文化哲学等等。全部薄金片共重4公斤。

2017年8月13日,丹麦,哥本哈根

RoyalCaribbean 公司的Serenade of the Seas邮轮甲板上 出发了,邮轮行驶在夜色中的波罗的海上。北欧的这片海洋总会令人想起汉萨同盟,这个在 12 至 16 世纪无比辉煌的海商联盟。今日的德国汉莎航空 (Lufthansa) ,其名就是源自汉萨同盟。汉萨同盟的商业合作架构对后世影响重大,相信对此了解的朋友们甚至能从中 “ 嗅 ” 出一点 “ 欧盟 ” 味儿来吧。 12世纪,为了规避复杂的地缘政治带来的贸易风险,德意志北部的商人结成商业同盟,联盟内制定互惠的贸易政策,对外则团结应对各地方贵族的商业剥削、以及排除商业竞争。由于同盟创造了稳定的商业环境,其造成的商业垄断也令会员有利可图,加入同盟的商人及城市越来越多,汉萨同盟逐渐成型。随后,为了保障商业势力,汉萨同盟甚至组织了自己的军队并拥有金库,其实力已经远超部分北欧国家。14世纪,汉萨同盟的力量达到了巅峰,北欧之中北海及波罗的海的绝大部分商业航路都被其垄断经营。但是汉萨同盟的垄断严重挤压了北欧国家的生存空间,迫使大国如英国、荷兰开拓境外商业航路并发展海洋军事技术。15世纪,羽翼渐丰的英国及荷兰,从殖民地商业以及海军力量两方面打击汉萨同盟,汉萨同盟由此走向衰落。

2017年8月11日,丹麦,哥本哈根

位于哥本哈根新港的美人鱼雕像 小美人鱼雕像是哥本哈根的地标,她是以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一部童话作品名篇《海的女儿》为蓝本雕刻的。她眺望着远方的城堡,眼神忧郁。如果你也曾读过这篇童话,此时一定也能想起那凄美感人的故事情节,在这座雕像跟前,是高兴不起来的。 闲逛至阿美琳堡宫时刚好遇上宫廷守卫在宫外广场上换岗。据闻如果女王正住在宫内的话,换岗仪式会隆重许多。 前方远处那座有着巨大穹顶的建筑就是腓特烈大教堂。 都是十七八世纪的建筑了。